捷克尋訪─布爾諾 44/365

à propos du voyage

出發前詢問友人可否前去拜訪時,友人曾很驚訝地說怎麼會想去這個「鳥不生蛋」的城市(其實是捷克第二大城)。搭了將近三小時的客運抵達這個本來完全沒聽過也沒想到會來的地方。第一次到歐洲來時,總是很貪心的想要去所有嚮往的城市,但是後來在台灣聽到另一友人談起在歐洲「拜訪朋友」的經驗,加以觀光客愛去的地方差不多都去過了,於是覺得,就是去看看朋友,如此而已。現在覺得有時候旅行不必太複雜,不必得失心過重,觀光當然是旅行的關鍵部分,不過畢竟不是所到之處都能有故舊,相形之下更加難得。

友人甫到這個城市時,印象極差的原因是因車站瀰漫著尿騷味,環境髒亂、許多遊民乞討。確實是破舊了點,但一開始我也不好意思說其實巴黎也差不多這樣。我不喜歡大城市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大城市人多擁擠,總令我無法克制的緊張起來。經友人介紹嘗試了捷克傳統食物,一種類似饅頭但被稱作餃子 (dumpling) 的主食佐重鹹滷肉及酸菜。這道對我而言融合了捷克(「餃子」)、台灣(滷肉?)及荷蘭(酸菜)的奇異食物並沒有讓我之後幾天對嘗試食物有所遲疑。在嘗試異國料理上,我一直有十足勇氣,極端一點說我甚至不喜在海外吃所謂的「中國菜」。先不論道不道地,美味程度就先差一截(畢竟食材不足),再說食物之於人類是如此重要,就像到荷蘭如果不跟他們吃幾次馬鈴薯,怎麼知道在這塊貧瘠的海濱之地馬鈴薯養活了多少人呢?雖然不是真的完全貫徹,但是我盡量依照當地人生活的方式生活。幾年前踏上大不列顛島時,有位學長曾說,一段時間後還是處處不習慣時時抱怨的人,通常過得不太開心。細想之下,事實上英國也不會因為你痛恨炸魚薯條就有一丁點改變。

我相信每段特殊的經驗,每段花在異地的時光(讓我們別忘了時光是生命的一部份)都像極細緻的積木一般是每個立體的「人」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無論多麼微小。

最常讓我驚醒的是,其實每天也都是,無論多麼微小。
Recommend


Keanux

登入或註冊帳號

Facebook 登入

我們絕對不會未經過你的允許發表到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