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獨立的展現 44/365

Entrepreneurship



創業的理由,必然不能只是金錢。如果是要金錢,可以找一份高薪的工作或是去投資,多的是更穩定的管道。所以創業一定有其根本的內在驅力,不只是上班的替代品。過去我並不懂這個道理,不過近來,我漸漸在他人身上看見許多我所不足的特質。我會如此,想必也有很多人感受到這種矛盾與不對勁。所以,思考創業這個問題,可以從這個社會為什麼不鼓勵創業出發。也就是說,一個鼓勵創業與不鼓勵創業的社會到底有什麼差異?也許就是創業精神的所在。

首先,是獨立意識:在你活在地球上有限的時間裡,有沒有什麼是你想留下來的?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會在乎這個問題。不過,我們從小到大,在學校或在社會上,都會面對與同儕或他人相處時的難題。雖然只要努力融入或迎合別人,就不會被團體排擠,但如果一昧想討好別人,保持和所有人一樣,就會漸漸在群體中失去自己的聲音。在這個層面,創業精神不一定是商業,而是一種獨立意識的展現,作為個體的存在感。在亞洲國家(日本和韓國應該最嚴重)如此在乎集體意識的社會裡,當然是不被鼓勵的。

除了獨立,還有平等。一個有框架的社會很難鼓勵創業,因為框架會讓身分地位擋在人與人之間;就看不到每個人都應該是平等地來到這個世界,應該被公平地評價他在這世上的努力。一個平等的社會,不應該用你擁有什麼,而是你創造出多少,來決定你在社會上的價值。借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和你都有五千塊,不代表我和你會受到社會同樣的評價。如果二十年前,我爸爸給了我一萬塊,而你一無所有。那這二十年來,我的財富成就是負五千塊,你是正五千塊。你當然要得到比我更多的尊重。要能夠形成這樣的評價方式,必須讓出發點平等的觀念深植在每個人心裡。在不平等的社會裡,看待一個人只看他擁有什麼,那麼創業當然是個冒險的選擇。社會對創業精神的鼓勵與否,正反映了其信仰平等的程度。

創業思維的阻礙,並不僅僅是教育與商業問題,可能也道出了這個社會應該深思的弊病。



--
photo credit: marsupilami92 via photopin cc
Recommend


Keanux

登入或註冊帳號

Facebook 登入

我們絕對不會未經過你的允許發表到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