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38/365

à propos du pays

「我是鄭南榕,我支持台灣獨立。」
在此先向鄭南榕先生以及所有為理想犧牲的烈士們致上最高敬意。

在三四月關於服貿協議的激烈論戰中,我唯一覺得毫無疑問、沒得商量的,就是台灣獨立了。記得自己剛認字的時候,看著作業本封底的「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發呆,我對「中國人」這個身分毫無認同感,從我發現大家掛在嘴上的長江黃河不在這個小島上開始。然而如此直接簡單的理由,很容易被動搖的,且不論當年單一意識形態的歷史教育,中國文化的影響無所不在。我其實並不排斥「中國文化」,也很喜歡中文字。我認肯台灣鄉土教育的重要性,不代表我覺得鄉土教育以外的歷史文化教育都不重要。然而真正讓我覺得台灣獨立沒得商量的關鍵,反而只是因為讀完台灣史,反而不是針對大家習於謾罵的什麼外來政權云云。

台灣的歷史就是一部血淚斑斑的殖民史,從荷西、明鄭、清領、日治,到幾十年前的國民黨,清一色的殖民統治。我支持台灣獨立的理由既簡單也不再能夠動搖: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但面對幾百年的殖民,身為台灣人我只想說,真是夠了。我終於能理解為什麼大學時,文學作品中總有各種後殖民論述(post-colonial);我承認當時覺得這與我無涉,回頭細想,才赫然發現息息相關。台灣獨立,就是要反殖民,要真正由台灣人決定自己的未來,是悲是喜,我們都要承受,如此而已。因而我不大能理解有人在痛罵國民黨時,順便懷念起日本殖民政府。國民黨當然有說不完的糟糕之處,從 228 到白色恐怖,到至今仍做不好的轉型正義,但是怎麼能因此忽略了日本殖民政府對台灣環境及人民的傷害?怎麼能忽略日本政府當時只是把台灣當成二等公民?怎麼能忽略那些軍伕被強徵打仗、婦女被強徵作慰安婦的歷史?雖然對國民黨企圖以「日據」之詞強調己身統治的正當性(以及作為中國代表的立場的正當性,it's pathetic,現在誰還相信秋海棠?)嗤之以鼻,但這完全不改變日本作為一個殖民政府,主要還是剝削台灣資源及台灣人的事實。對於殖民、法西斯秩序的懷念及竄改歷史的意圖,兩者都是歷史教育的失敗。

我不仇日,也不仇中(只是不喜任何極權政府而已),也不曾說/認同過外來政權等等激烈話語。我覺得我們這代人已經逐漸能消弭族群傷痕,那個在戰爭巨輪輾壓下撕裂的社會已經逐漸過去了,這個可以相互溝通、認同趨於一致,且認識一個人時必先貼「本省/外省」的標籤不再必要的現狀,至為珍貴。至於獨立,有什麼不能說的?言論自由可以包容朝極權政府靠攏的主張,獨立自然也不應遭到汙名化。事實上,獨立不只是認同問題,獨立關乎解除殖民、台灣民眾的意見是否受到重視,關乎民主的「現狀」是否得以存續;獨「立」是終於可以抬頭挺胸,站直身子,說我是台灣人。

photo credit: http://home.educities.edu.tw/
Recommend


Keanux

登入或註冊帳號

Facebook 登入

我們絕對不會未經過你的允許發表到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