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頭 34/365
à propos du pays
泰國政變:巴育獲泰王授權領導國家 BBC 中文網報導
泰國「又」政變了。
政治動盪,軍人干政嚴重,當然非國家之福。前陣子讀了一篇談論李登輝如何在任內將軍隊國家化(當然他也有他鬥爭的目的,大家都知道就不必說了)的文章,說影響是如何深遠。且不談是「誰」推動的,也不論洪仲丘事件暴露的軍隊腐敗問題,以目前情勢看來,這或許是少數我們能夠直呼好險的事情了。曾經聽到傳說(也因此未經證實),2000 年政黨輪替時其實差點政變,我也知道有擔任軍職者直呼不願為民進黨政府服務,就……退休了。當時年少無知,現在想來,幸好他只是負氣退役而已啊。我受的黨國教育不多,很幸運的在求學時期也有很多自身能保持中立、樂於啟發學生思考的老師教導,即使黨國遺毒(使用這個詞感到些許不自在不知道是否是黨國遺毒的一種,哈)殘存,但成人後還能以「國家」而非「黨」(或「黨」等於「國家」)的角度思考,值得慶幸。現在想起來,才覺得上述負氣退役軍人的想法(當然以他的成長教育背景實在不能完全怪他)是很可怕的:他所效忠的是黨,而非國家。
太陽花的時候老是有人嚷嚷這是體制外的抗爭,或許有那麼一點意思吧,但是像這種軍事政變才是真正的「體制外」,有時更糟,政變成為一種「體制內」的手段,如泰國。常言道民主及法治的好處就是我們不必再如遠古時期般,只比誰的拳頭大來決定一切;從另一個角度看,像軍事政變就是毫不掩飾其「拳頭大」的運作方式。我們很幸運,不必無力的面對比槍長的軍事政變,但是有時我們總陷於一種極端多數決的迷思而不自知。在民進黨執政後期,有所謂的紅衫軍,國民黨執政時我記得蘇貞昌好像也發起過火大遊行(具體細節已不復記憶,實在沒什麼存在感)。姑且不論各派支持者的互相攻訐,我打心底不贊同這種以「XX下台」為訴求的活動,無論那個XX是誰。一來我們總是隨情緒起舞,化約式的相信只要那個誰下台一切的腐敗或顢頇就能一掃而空,細想之下實在荒謬得令人搖頭。再者,要是真因為上街抗議下台了,那麼當時為什麼投票呢?投給台上那位的幾百萬人的意見,難道因為一群人穿著某個顏色的 T-shirt 一起上街就不算數了嗎?最嚴重的則是民主體制一旦遭到破壞,那我們連以形式民主為基礎往更高的民主前進的機會都失去了,這不是可惜就足以形容的。
這也是為什麼太陽花後期,當看見有人喊出「馬英九下台」的訴求時,我不自覺眉頭一皺的原因。我當然對總統有很多不滿,也不是像某些喜歡自命清高者覺得政治髒、不能泛政治化,覺得沾到政治就壞了小清新小確幸。如上所述,我不贊成「任何」想仗著拳頭大人數多就要叫人下來的作法。形式民主可也是當年許多先人搏命爭取來的,如何珍貴自不在話下。當政者及體制有所缺失是實,但體制有其重要性。我們應該力圖改進,而不是只想選擇抄不知道帶領我們去哪裡的捷徑或非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