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殼蝸牛 47/365

à propos de la société

【炒房帥過頭】

小時候讀台灣歷史,讀到「無殼蝸牛運動」時,感到特別奇怪。其他社會運動都有明確而宏大的目標,如爭取民主制度,又或者農民運動(或許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覺得農民工人階級抗爭是天經地義得)。當時只覺得沒有房子,有什麼好抗爭的?


幾十年後的現在,我才終於明白,就如同沒有錢不能吃飯會死,沒有錢沒地方住其實也會死,只是沒這麼快,這麼直接,而我們習於反應遲緩。幾年前曾在 BBS 某台灣地區看板讀到一篇感嘆房價過高的文章,那個地區是新北市人口較為稠密,房價也較高的地方。令我心驚的並不是板友們大嘆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的字句,而是有些人計算著領普通的薪水,要多少年才能在那裡(我總自嘲是市郊,但其實與郊區相去甚遠)買個安身之處。數字呈現的總是異常駭人,以目前低薪高房價的窘迫現狀而言,一旦決定要買房子,幾乎是將人生及工作心血換來的酬勞整個貢獻出去,更不用說有些人是用「不吃不喝」(也就是薪水全拿去買房子付房貸)這種比較誇張的方式去計算。


我確實不喜歡每個月要提撥一大筆錢付房租的不安心感,但更無法想像一生奔忙只為房子的生活。旅途中與友人聊天,友人一邊述說在台北與家人同租公寓的事,一邊隨口說了,「你們住台北的真的很好,省很多錢。」我雖不曾在台北租過房子,行情也是略略明白,也陪其他友人找過房子。或許我們太幸運,流落街頭這個選項從沒出現在我們腦海之中,也就不曾想過安身之處的重要性。如同從古代開始,許多政權就以公權力限制糧食等基本必需品的炒作,居處何嘗沒有類似的性質?偶爾想起一位中國友人分享的,關於中國日益嚴重的房價飆升問題,以及人們如何在買房後開始希望房價繼續高漲的自私人性,房價炒作這個看似朦朧的問題赫然顯得嚴重起來。


有太多正義等著實現,居住正義不會是最後一個,卻絕對關乎你我,我們「年輕人」。


photo credit: castgen via photopin cc

Recommend


Keanux

登入或註冊帳號

Facebook 登入

我們絕對不會未經過你的允許發表到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