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 48/365
à propos de la vie
我們只有一個台灣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林雅文撰
從我有記憶以來,政治就一直是大家談話的禁忌。除非確定對方立場相同,否則大多數人幾乎不願在日常生活中討論政治,不只是兩黨政治,連政治議題跟國家重大政策都連帶屏除。當然嚴格說起來,相對保守的台灣禁忌的話題還不止政治,好像也不足為奇。沒有西方重視辯論的文化,自然有很多事都是靜默無聲地在檯面下進行,政治如此,性教育如此(或者其實沒有性教育),連婚姻平權都有人說能做不能說。
到底為什麼不能說?
我想這一切迴避辯論(或爭論或爭議或爭吵,端視當時情況而定)的傾向與東方文化普遍強調和諧有關,無怪乎中國網民會揶揄的說政府河蟹河蟹,只消看中國官方多常強調和諧,便可知所謂「和諧」能掩蓋多少叢生弊病,甚至用到「和諧」都和 Google 一般從名詞演為新世代的動詞了。一場太陽花社運不只點出台灣在國族認同、政治、社會上許多長久以來的問題,讓許多歧異浮現(而非只是遭到粉飾太平的掩蓋),還順便帶出了在強調和諧、位階、長幼有序男尊女卑的文化裡所缺乏的訓練。
例如討論與說服。過去我也是避談政治的廣大群眾中的一員,一開始當然也是害怕衝突。後來我不再怕衝突,只是覺得徒勞,因為「只要我們想說服對方,就一定會吵架」。因此,若非確定對方冷靜、理性,願意只是單純聽我陳述及單純陳述自己的意見(也就是說對方也不能想說服我),我通常技巧性的轉移話題,不願碰觸。我以此姿態與人交流了很長一段時間,以為如此便永遠不需碰觸到「說服」人的窘境。直到社運風起雲湧,意識到社會運動確實是人多力量越大,風險也越小,因此(粗略的分)兩邊都亟欲爭取對方的認同與支持,更不用說在很多家庭,多的是年輕人極度支持而父母長輩極度反對。
結果我們便暴露出平日的缺乏訓練,不具備論述及說服他人的能力,連最親近的家人都難以彼此溝通說服。事實上我相信特別固執的人很少,那些堅信政客話語的人大多是因為他們被政客說服了。政治上要說服他人或許是最難的,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以及受其影響的價值觀,乃至所謂的「意識形態」都各不相同。事實上,雖有家庭及經濟等層面的影響,但其實在一般情況下,世代之間的差異可能比家庭之間的差異還要大。但是沒有一種說服是在兩造背景完全相同的情況下進行的,即使客觀條件一模一樣,每個人的個性也大相逕庭。因此我們只能「同理」對方,試圖想像對方抱持某種看法或態度的原因,先做到異中求同(幸運的是人一定會有相同之處),才有鬆動的可能。
我以前很不喜歡推銷(也是某種說服),但現在看起來,開展有效的論述並說服他人是至關重要的溝通技巧之一,無論在將來的政治社會經濟議題辯論,還是在工作上說服他人支持自己的提案等等,都不可或缺。雖然一下子就從政治這麼難的題目先開始練習起有點奇怪,但是面對有感情基礎的家人或許會容易一些。在我們為自己認為對的事爭取時,也可以把握這個難得的契機好好訓練自己。
補充:看看貝聿銘如何說服法國人接受他的金字塔。
築夢天下──貝聿銘的羅浮宮金字塔
photo credit: scarletgreen via photopin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