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子 55/365

à propos de la société

318學運處於哪個歷史時點?抗爭週期.歷史路線與經驗  劉華真 /台灣大學社會系

上面這篇是認真的社會學分析文,跟政治基本上已經沒有直接關係,對我而言也得耐下性子才能讀完。只能說看起來再怎麼需要衝勁和熱情的事物,一旦學術化分析後,總是無可避免地成為一些看來冷靜異常的圖表,就如我們曾說若是分析一首詩,便是殺了它一般。然而社會運動屬於歷史的一部份(上述文章也提到許多歷史事件人物,如馬丁路德金恩博士),仔細專業的分析或許能讓我們甚或後人能從中學得經驗。


回到318社會運動。以下為心得感想,與理性分析無關。對我個人而言,那是一段焦灼滾燙的時光,恰逢工作上暫歇的週期,身為遊子卻強迫症似的整天坐在桌前,慌張的注視一切。實在太擔心,又太無能為力了,離得太遠,覺得如何伸手也無法觸及。除了物理距離的隔閡,有個疑問不斷自心中升起又被其他海浪似的資訊淹沒,但偶爾仍會浮起:我能做什麼?對於選擇所學,我一向自我中心,但是人生中實在沒有如當時那般羨慕醫師,能夠為在場的人做出最實質的貢獻,也從未那般羨慕律師,因為懂得遊戲規則,穿上律師袍,行政及警察機關便不敢濫權,甚至能保護平時奉公守法第一次上警局的民眾。我初嘗懊悔,覺得當初怎麼沒選這些科系?一方面既為這麼多大可蒙起頭賺錢的「既得利益」階級如此奮不顧身而感動,另一方面卻又為自己的束手無策感到無法忍受。媒體因為利益及立場各種因素不願轉播,工程師們便以已然超越我理解的技術以手機在現場架起直播。餐飲業的叔叔阿姨都到現場煮熱食,憑一雙手提供最直接的幫助。設計界以超人的速度設計出投放的報紙廣告及網站;還有太多各行各業除了出錢以外,實際出力的例子。那種又感謝這些人又愧疚自己無法貢獻什麼感覺,摻雜在憂心的情緒之中,至今無法忘懷。


或許是長久以來隱約受到功利主義,受到社會「沒有用」的批判的焦慮累積了那麼久,終於滿溢出來。而後,不知道誰想出來的,又或許是因為某些媒體及某部分人對在場學生「不好好念書」的批判從沒停過,又或許只是單純期中考將至,最後居然有許多研究生大學生在現場開起免費課輔,大學生教高中生,研究生或高年級大學生教大學生及高中生。彼時我驚詫的看著,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一個可能的位子。至少,如果我在那裡,我也可以提供教學。直到那時,「天生我材必有用」這句話才姍姍來遲(或許由我這個教育體制的既得利益者說這句話有些荒謬,然而當時的感受明晰得無法忽視);我們的社會太習慣貶抑非主流的一切,我行我素如我終究還是在某種程度上受到制約。


我恍然覺得,這幅僅僅本著互相幫助的心分工合作的情景,是不是才是社會分工最原始良善的本意?在歷史的堆疊及龐雜的架構下,我們有多久沒想起,這才是遠古人類組織起來的原因?一場社會運動的枝微末節竟意外描繪出人性真誠的光輝。或許如是說過於理想,但是真心希望每個人都能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位子,就如同我最終在焦慮中尋得自己的;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能衷心重視他人的付出,尊敬他人的位子。


photo credit: Francesca Special K via photopin cc

Recommend


Keanux

登入或註冊帳號

Facebook 登入

我們絕對不會未經過你的允許發表到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