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燈 67/365
à propos des médias
TED 死都不想讓你看的兩個演講
10步驟上手 Flipboard 社交新聞雜誌,突破閱讀過濾氣泡
以前高中時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有點忘了,大概是大家都以為自己是隔岸觀火的「觀看者」,實際上「聚光燈」(關注焦點)是會移動的,每個人都可能在最猝不及防的時刻成為焦點。
而有時聚光燈的操縱者也會成為這個為資訊所淹沒的時代裡,一個至關重要/邪惡的角色。TED 是近年來相當流行的服務,對我個人而言,即使只是偶爾看看 TED 的影片,也感到自己與其他領域的專家學者距離拉近不少,那些原本遙不可及或門檻過高的知識也變得隨手可得。當我們爭取過基本的媒體自由(如幾乎再也沒有禁歌),且經歷了資訊超載後,「篩選」逐漸成為易受忽略卻至關重要的戰場。就如 facebook 僅需將免費專頁的觸及率降低,使得發文在一般不會特意點進專頁的追蹤者頁面中大幅減少出現頻率,便可造成迫使經營者付費的壓力。同樣的,這種方式也能應用在為使用者「篩選」資訊上,從而在某種程度上操控使用者接受到的資訊。
察覺到這種操縱的可能性本就不易,但肇因於對「他者」的防備心或許仍相對易於接受。然而我們本身在不知不覺中也可能因為朋友圈或按讚的專頁等因素,甚至是搜尋引擎及社交網站的「屈意奉承」(即分析使用者有興趣的資訊以提供廣告或其他類似資訊),而造成上述第二個連結文章所提到的「社交過濾器氣泡」,亦即我們本身也在資訊洪流中自我過濾及封閉。以自己的篩選為中心,社交網站及搜尋引擎使這層(潛意識)篩選影響更加深遠。篩選本身並無對錯,但在與「觀點」高度相關的議題上很可能在無形中產生意想不到的偏頗。雖說要小心自己並不容易,但這樣做或許能在資訊洪流及篩選過濾中取得平衡,使得視野更為全面,看得更加清楚。
photo credit: Kevan via photopin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