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rd 73/365

à propos des médias

TED 到底該不該讓你/妳看那兩個演講?  泛科學 PanScience
聚光燈

這實在太有趣了,不久前才對此事發表了一點看法,不想泛科學就出現了這麼一篇文章。第一篇文章,也就是TED死都不讓你看的兩個演講,作者王大師對我而言其實極為陌生,或許如上面文章作者所述,他是個知名部落客(或其他身分?),但是對我而言這個名字絕非可信度來源,因為說我無知也好,我確實事先不知道這個人。


我最終沒真正去看那兩個引發爭議的演講,不過這位哲學博士生的看法我無法苟同。並不是說我就認為這兩個演講都必定非常科學,畢竟誰能準確定義「科不科學」?我之所以不同意他的看法,很簡單,正是因為他以 TED 的口號── "ideas worth spreading" 為 TED 辯護。到底什麼是「值得」散播的 idea 呢?私以為這比科學更難定義。論證科學與否本身的動機沒有問題,但欲以此種論證強加在其價值上,反而是人文社會學科應該避免的科學陷阱。究竟誰能評斷一個演講、一則新聞、一部作品是否具有價值呢?或許作者認為 TED 的角色是一個把關者,應該「替」閱聽人篩選內容;如此,無論是否認同,TED 所做的就是主觀的價值判斷。對我而言,像 TED 這樣的網路媒體平台,更應偏重 "spreading" 而非 "worth",亦即原本缺乏管道的觀點或研究發現能藉由平台為更多人,以及普羅大眾所知悉。媒體當然無可避免的會有立場或看法,比起 TED 早先撤下影片的選擇,或許為影片加上 TED 的評論(無論贊同與否)會更為適當,畢竟對閱聽大眾而言,無法觀看影片本身,僅知 TED 認為影片「不值得觀看/散播」,無異於隔靴搔癢。而 TED 難道要永遠(很可能是自以為是)為觀眾過濾所有的資訊嗎?如若能加上編者或高層認定的「正確/足夠資訊」,甚或導正其認為可能造成的誤導,再讓閱聽人自己判斷,或許會是更好的做法。至於文末所提的「公開標準」,當然亦是可能的辦法之一,然而標準與實行之間的距離,又不是閱聽人能參透的了。


自詡「XX捍衛者」無論如何都有一定程度的危險,毋庸置疑。


Photo credit: david buedo via photopin cc

Recommend


Keanux

登入或註冊帳號

Facebook 登入

我們絕對不會未經過你的允許發表到Facebook